看到低温多晶硅LCD存在的巨大优势,各主要液晶厂商先后投入巨资从事该项技术的实用化研究。困扰业界的第一个问题在于,在早期阶段,低温多晶硅面板价格十分昂贵,当时业界多数人都认为多晶硅技术不适合用来制造计算机用的大尺寸LCD显示器,主要市场会集中于手机、PDA、数码相机等掌上型数码产品中,而后来的市场发展也就按照这样的脉络前进。
东芝公司堪称低温多晶硅领域的先行者,早在2001年10月份,东芝公司就宣布推出针对笔记本电脑的14英寸低温多晶硅LCD面板,该面板仍采用1024×768分辨率,售价高达650美元—在同一时期,同样规格的非晶硅LCD面板的售价仅为220美元,两者相差三倍之多。当时许多业界观察员都认为东芝公司的做法非常不明智,但东芝公司不为所动坚持开发大尺寸多晶硅LCD面板。2002年,东芝、松下两家公司的显示器部门合并成立TMD公司(东芝/松下显示器技术),低温多晶硅技术转由新公司负责。但在此后,该技术都没有被真正投入实用,直到2004年9月份之后,东芝公司正式在新一代笔记本电脑中大范围采用低温多晶硅面板,如旗舰定位的Qosmio G10机型便采用17英寸宽屏低温多晶硅LCD,分辨率为1440×900,而亮度指标高达500尼特,创下笔记本电脑LCD屏幕亮度的最高纪录。东芝公司同时解释说,该技术可以轻易让17英寸屏幕实现2048×1536的超高分辨率,但对计算机用户而言,如此之高的分辨率更多是一种浪费,而且也会让屏幕上的字体变得非常之小,故而在分辨率指标上沿用规范设计。另外,TMD公司同时也开发成功32英寸宽屏低温多结晶硅面板,该型面板由TMD位于新加坡的工厂负责量产,由于采用730mm×920mm的第四代生产线,一张玻璃基板可裁出两块32英寸的面板。但由于在成本方面难同普通32英寸面板竞争,TMD公司暂不决定将之大量投产,而是定位在中小型低温多晶硅面板的“技术推进器”,优先发展笔记本型LCD屏幕,意图在该领域占据优势地位。TMD同时还表示,如果可实现高速响应及广视角的OCB(Optically Compensated Bend,光学补偿弯曲排列)技术开发成熟,不排除开发出大尺寸的OCB型低温多晶硅面板,而此种面板将被用在“超高端液晶电视”产品中。 除了东芝/松下外,STLCD(索尼与丰田合资成立)、精工爱普生、夏普、三洋电机等日系LCD企业都在2001年前后投身于该领域,由此奠定日系企业在低温多晶硅领域的领导格局。LG·飞利浦公司也有自己的低温多晶硅面板生产线,但该公司主要生产用于手机的小尺寸LCD,大尺寸面板仍采用传统的非晶硅技术。
版权:http://www.zs-yuhui.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