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在每年上千亿元的智能电视市场蛋糕的诱惑下,乐视、联想、爱奇艺、阿里和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纷纷举起了“跨界”的大旗,在已趋于稳定的中国彩电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刚赶走了其他对手的彩电六巨头,又迎来了一批重量级的对手。
在每年上千亿元的智能电视市场蛋糕的诱惑下,乐视、联想、爱奇艺、阿里和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纷纷举起了“跨界”的大旗,在已趋于稳定的中国彩电市场投下了一枚重磅炸弹,刚赶走了其他对手的彩电六巨头,又迎来了一批重量级的对手。
9月,对于中国智能电视,可以用一个关键词来形容——“火拼”。放眼全球市场,没有一个国家和地区能像中国市场一样出现多个品牌同期推出新品的火爆场面。9月13日,沉默多时的行业领军品牌海信高调推出VIDAA、VISION两款升级4K产品。在发布会上,他们高调表示自己将“造船出海”,参与这场由“家电”与“互联网”共同营造的智能电视的蓝海博弈。
谈及互联网企业进军智能电视,海信电器产品总监简志敏显然更对自家产品充满信心。他说:“电视不是手机,手机算快速消费品,而电视却一定属于耐用消费品,电视对于品质的要求远远高于手机。做电视需要很成熟的技术沉淀,而在技术这方面,我们是最好的。”
互联网企业 祭出低价、内容两大法宝
随着操作系统、生态体系、无线互联技术的日益完善,智能电视成了继PC、手机和平板电脑之后,最后一块终端屏幕。而一向富有侵略性的互联网企业,终于在这个月也开始集体向这块屏幕发兵。9月2日,康佳与未来电视合作发布KKTV;3日,TCL联合爱奇艺推出TV+;5日,小米公司推出小米电视,并打出2999元的低价牌;12日,创维与阿里也签署了联姻协议。
剖析互联网企业进军路线,不难发现,掌握内容优势的互联网企业,开始向软件动刀。以硬件起家的互联网企业,则继续叫出了“便宜”的口号。
作为互联网行业的大哥,阿里捆绑着“网购系统”打造了独特的阿里云OS,杀入智能电视软件板块,并启用“借船出海”的模式,与创维等传统家电厂家共同布局智能电视市场。而主要靠做硬件起家的小米,推出智能电视产品时更多向硬件靠拢。基于Android系统,小米模仿电视厂商打造出自己的操作系统,又照搬了手机营销的成功策略——47英寸电视售价为2999元。小米意图通过这样一系列“廉价”营销布局颠覆整个智能电视市场。
业内人士认为,互联网企业的进入可以迅速补足智能电视软件领域的短板,崭新的营销策略也使得智能电视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的焦点。互联网等企业的进入,能给趋于平淡的电视市场注入新活力,大大刺激到传统家电企业革新的神经。
海信亮剑 VIDAA、VISION双剑齐发
“从质量上来说,买台手机,生命周期是1~2年。如果买一台电视,生命周期为7~10年。对于消费者来说,出毛病那是很麻烦的。海信从事电视机产业40年,迄今产销了一亿多台电视机而无召回案例。今年,我们又大幅超越国标,推出30天包退包换的服务政策。这些都是其他厂家做不到的,互联网企业更难做到。”简志敏更加直接地点出了互联网企业的硬伤,“就拿屏幕来说,不是一块面板就能代表画质的,在这块面板的背后,需要有技术池的支撑,引擎技术、模组技术、颜色处理技术,我们一共有150多项专利技术,这是我们多年技术积累的结果,在国内厂家当中我们是独树一帜的。”
与爱奇艺、阿里只涉软件不碰硬件的柔和进入方式不同,小米和乐视以硬件入侵。意图上下游产业链通吃的互联网厂商,在一入局就遭到了传统企业的连番炮轰,而能否把“品质”问题拿出来晒太阳,也成为了小米等厂家能否入侵成功的门槛所在。
对比近期双方推出的产品配置,就能看到小米等做硬件的互联网企业的尴尬。以往在发布新品手机后,打“廉价”+“高配”牌的小米,在智能电视上,却只能抓住“廉价”这个关键词进行营销。在硬件配置方面,他们能说的仅有“引进LG的IPS硬屏、三星SVA屏,采用1.7GHZ处理器、2GB内存、8GB闪存……”,由于对主流趋势判断不足,也没有搭载4K的顺风车,小米等互联网企业的“配置”营销,开始显得捉襟见肘。
上一页12
LCD液晶模块:http://www.cs-yuhui.com
|